华阴市

华阴市

王平凡

王平凡(1922-1951),陕西华阴人。1948年投身革命,历任华县县委副书记、书记,领导剿匪反霸、政权建设,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1951年12月20日因病逝世,年仅29岁,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详情介绍

来源:渭南市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5-04-15



image

(图片来源:360百科)



王平凡(1922—1951),原名屏蕃,化名党仁,华阴县台头村人。1932年,当同龄孩童还在乡间嬉戏时,十岁的王屏藩已随私塾先生潘子缨踏入罗山小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改变其一生的进步思想。

“九一八”事变的炮声震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也点燃了少年王屏藩的爱国热忱。1937年春,罗山小学抗日救国会成立,这位梳着学生头的少年与同学邓仰池共同执笔起草章程,带领同学走上街头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10月,他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1月经王子达、薛广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华阴最年轻的共产党员之一。

在华县咸林中学求学期间,王屏藩展现出超乎年龄的革命智慧。他以学生身份为掩护,在教室阁楼秘密传阅《新华日报》,将《论持久战》的油印本藏于班主任蔡文甲先生房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创造性地将进步书籍伪装成《三民主义》封面,在日军空袭警报中完成革命火种的传递。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革命意志,更培养了他“在白色恐怖下开展工作”的特殊才能。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王平凡临危受命担任中共华县工委书记。面对国民党当局的白色恐怖,他展现出卓越的地下斗争艺术:在短短数月内,华县地下党员从60余人激增至229人,建立起覆盖9个区、18个支部的组织网络;通过顾熠山等民主人士搭建统一战线,将申定远担任副团长的县自卫团转化为“红色武装”,在敌营心脏部位建立起地下党支部。

1949年5月,当解放军兵临城下,王平凡仅率数名党员直闯国民党县政府,与县长李佐唐展开智勇博弈。面对谈判破裂的危局,他转而策动县参议长王仲谋,在敌人重兵围困的县城里上演现实版“鸿门宴”。当暴乱分子趁夜偷袭时,正是他提前布置的城防工事与潜伏哨兵,让敌人的里应外合之计化为泡影。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展现了一位地下工作者的远见卓识与非凡胆识。

1951年夏,石盂、令公两区暴乱突发。王平凡拖着病体指挥若定,创造性地采用“锁城门、换岗哨、布暗桩”的防御策略,将暴乱分子围困于南山之中。当追剿部队深入山区时,他提出“攻心为上”的战术,通过释放被裹挟群众、争取中间势力,最终以最小代价平息叛乱。这场战役成为新中国初期剿匪斗争的经典案例。

1951年12月,西安城飘着入冬的第一场雪。陕西省人民医院的病房里,王平凡在病榻上完成了人生最后一份工作报告。这位曾掌控敌方武装力量的县委书记,临终前竟无一名亲属陪护——他坚持将照顾名额让给更需要的同志。1951年12月去世。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