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

白水县

李馥清

李馥清(1898-1972),陕西白水人。早期女党员,参与创建渭北首个女子学堂,投身妇女解放运动。1929年遭捕入狱,坚贞不屈。后任陕西省妇联主任,主持起草《婚姻法》,推动新中国妇女权益保障,享年74岁。
详情介绍

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4-05-18


image

(图片来源:渭南声音)


李馥清(1898-1972),名学菊,字馥清,陕西白水人。1898年,李馥清诞生于白水县城郊乡西寨村一个开明士绅家庭。在县立小学堂就读期间,李馥清不仅研读四书五经,更通过《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接触到民主革命思想。

1925年,当她来到古城西安时,马克思主义著作如《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犹如暗夜灯塔照亮了这位27岁青年的思想航向。在雷晋笙、王文彬的介绍下,李馥清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西安东九府街支部首位女书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冯玉祥在陕西的“清党”反共浪潮中,李馥清与丈夫雷晋笙辗转至武汉。在河南省委机关从事机要工作时,开封监狱的铁窗成为考验其信仰的熔炉。面对敌人“压杠子”“钉竹签”的酷刑,她与雷晋笙在狱中组建秘密党支部,创造“音乐密码”传递情报,用绝食斗争争取基本权利。当雷晋笙被押赴刑场时,李馥清在狱中墙壁刻下“愿作刽子刀下鬼,不留遗恨到黄泉”的誓言,这句诗后来成为激励无数革命者的精神坐标。

1930年夫妇俩转战济南时,因省委交通员叛变再次被捕。在济南监狱,雷晋笙遭受“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非人折磨,却始终未吐露半点机密。当李馥清被营救出狱时,迎接她的已是丈夫牺牲的噩耗。这段双重的炼狱经历,非但没有摧毁她的意志,反而淬炼出更坚定的革命信念。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馥清以陕西妇女慰劳会常务主任身份为掩护,在孙蔚如、胡宗南等国民党军政要员家属中展开特殊斗争。她与官太太们打麻将时,巧妙套取日军动向;在看电影间隙,暗中记录陕甘宁边区军事部署。这些看似平常的社交活动,实则是充满危险的情报战。她曾冒险将胡宗南部准备突袭延安的情报缝在贴身衣物内,穿越封锁线送往延安,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

新中国成立后,李馥清将革命热情投入国家建设。作为西北妇联常委,她推动陕西首创“妇女冬学”运动,让数万名农村妇女识字明理;在人大代表岗位上,她提出《关于保护渭北苹果产业》的议案,为家乡经济发展奔走呼吁。即便在“文革”中遭受冲击,她仍坚持记录党史资料,留下数十万字手稿。1972年12月18日病故于西安。

  • 上一篇:石谦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