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澄城县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3-09-28
近年来,澄城教育高度重视弘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思政、德育、学科教学全过程,唱响“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主旋律,持续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红色文化进校园”工作,领航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为引领牢守育人本色。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激励广大师生厚植爱党爱国红色种子。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中打造党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长廊,利用校园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等空间,制作红色文化宣传橱窗、张贴红色革命宣传画、悬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言警句,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让广大师生置身红色校园,感受红色魅力,用红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激励学生学习革命精神,争做“四有”新人。
以课堂为基础擦亮育人底色。一是发挥课堂阵地,上好“第一课堂”。开足开齐思政课程,加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落实课程教材内容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大力开展城乡一体化思政课教研活动,组织实施同课异构赛教、思政课大练兵等活动,打造思政“精品课”“微讲堂”。将思政教育科学融入每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按照正确的价值观快速成长。近年来,我县先后有13名教师获得省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展示教学骨干”“思政课教学能手”等称号,103名学生分别被评为省市县“新时代青少年”“三好学生”。二是打造社团活动,开好“第二课堂”。采取支委会、班子会、党员大会和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团(队)活动等形式,分类分层开展爱国教育,培养师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在开设戏曲、剪纸、面花等传统文化社团课程同时,邀请抗美援朝老兵、战斗英雄、党史专家进校园为师生进行红色文化讲授。三是挖掘红色资源,拓展“第三课堂”。以县域内红色教育基地为主,组织师生赴壶梯山战斗遗址、烈士陵园、博物馆、中共第一野战军第六次前委扩大会议旧址、王超北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活动,在活动中接受红色教育、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
以活动为载体彰显育人特色。以“党旗飘校园红”主题教育为载体,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常态化开展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经典诵读、观看红色影片、讲述红色故事以及“强国有我”主题演讲比赛、“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等活动,如:澄城中学邀请曾赴老山前线参战、担任突击队队长的战斗英雄、一等战功荣立者马权斌作红色教育和国防教育专题报告;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作专题讲座;城关一小、县幼儿园开展红歌比赛;实验学校、北关中学组织开展“学党史感党恩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升旗仪式;城关三小深化军地共建,开展国防教育,成功创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第二幼儿园、第四幼儿园等开展党史诵读、党史微故事分享;城关二小邀请“五老”进校园讲党史故事;城关中学开展抗美援朝老英雄革命事迹红色寻访活动;刘家洼学校组织“小小讲解员”讲述党史故事,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等。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学生在唱、听、讲、演中感悟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