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

富平县

渭南市富平县庄里镇永安村:红色热土上的振兴篇章

永安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庄里镇,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过渡地带,村域总面积广阔,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盛产小麦、玉米等作物。作为庄...
详情介绍

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3-05-06

一、区域概况与历史底蕴

永安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庄里镇,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过渡地带,村域总面积广阔,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盛产小麦、玉米等作物。作为庄里镇下辖行政村,永安村交通便利,210县道穿村而过,距富平县城仅15公里。村庄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公社化时期,历经行政区划调整,现保留着完整的关中村落格局,青砖灰瓦的民居与现代化农业设施交相辉映。

二、红色文化的精神丰碑

永安村西南隅的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地,是这片土地最鲜亮的精神标识。1937年9月2日,红二方面军等部改编的八路军120师在此召开万人誓师大会,贺龙、萧克等将领发表激昂演说,8227名将士高呼“不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誓不还家”的誓言,随后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纪念碑高19.37米,碑座9.2米,象征1937年9月2日这一历史时刻;四幅花岗岩浮雕定格誓师场景、军民情深等历史瞬间。陈列馆内,红军进驻富平、晋绥抗战、解放西北等五大单元展陈,通过200余件文物再现革命征程。2016年,该纪念地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年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党员干部教育、青少年研学的重要基地。

298723380942227127.png

327884974732591210.png

三、红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依托红色资源,永安村探索出“红色旅游+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村集体与陕西红星美羚乳业合作,建设奶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引入基因改良技术,使羔羊产奶量提升40%,带动周边养殖户年均增收2万元。同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营冰柿加工厂、豆制品工坊,开发“红色记忆”系列农产品,如120师誓师纪念版柿饼、抗日题材包装豆腐干,产品入驻富平县红色文旅商品超市。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0万元,较三年前增长3倍。

四、红色旅游的创新实践

永安村构建起“一核两翼三区”的旅游格局:以八路军120师纪念地为核心,打造红色教育体验翼与生态休闲观光翼。在红色教育区,游客可参与“重走誓师路”情景剧、编草鞋等研学活动;生态休闲区则开发认领菜园、共享果园项目,上半年即吸引2万名游客体验农耕文化。村内新建红色餐厅、书屋,推出“红军套餐”,让游客在小米粥、南瓜饼中品味艰苦岁月。2024年,永安村入选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800万元。

672976682021146863.png

五、党建引领下的治理革新

永安村党总支创新“党建+”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设立红色产业党支部、旅游服务党小组,由党员带头认领技术攻关、游客服务等岗位。村党群服务中心集成便民服务、红色讲堂功能,返乡大学生定期驻村开展科普培训。通过“三会一课+现场教学”,将组织生活搬到纪念地广场,2023年累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48场,参与党员超千人次。在党员示范带动下,村庄完成污水管网改造、巷道绿化等民生工程,获评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六、乡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红色基因浸润着永安村的文明乡风。村规民约融入“听党话、跟党走”条款,评选“红色家庭”“致富标兵”,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建“红色宣讲团”,由老党员、抗战亲历者后代讲述革命故事,年均开展宣讲60余场。在重要节日,村民自发组织红歌会、红色皮影戏演出,传统阿宫腔剧目《习仲勋在富平》常演不衰。2024年,永安村获评陕西省乡风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文明实践站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重要阵地。

652798143507561692.png

永安村,这片浸透着革命热血的土地,正以红色文化为魂、特色产业为基,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从八路军120师的铮铮誓言,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接续奋斗,红色基因始终是永安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密码。未来,永安村将继续深化“红旅融合”,打造集红色教育、生态休闲、产业振兴于一体的示范样板,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