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3-08-10
(图片来源:360百科)
石嘉植(1918—1943),陕西富平人。1918年,石嘉植出生于富平县薛镇乡盘石村一户普通农家。少年时代的他目睹军阀混战、列强欺凌,在西安省立第一中学求学期间,便以笔为戈创办《心声》杂志,发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呐喊。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这位热血青年走上街头,用实际行动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抗日主张。次年春,他毅然告别故乡,徒步奔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在窑洞的油灯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大结业后,石嘉植被分配至八路军129师386旅。这支由陈赓将军率领的劲旅,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从长生口伏击战到神头岭歼灭战,石嘉植随部队转战正太路南侧。
在1938年2月的神头岭战斗中,他主动请缨带领一个班深入敌营侦察。化装成卖烟小贩的他,用陕西方言与日军哨兵周旋,摸清敌辎重营驻地。当夜,战士们如神兵天降,刺刀在睡梦中夺走十余名日军的性命,更巧妙利用缴获的日军军服制造混乱,使敌军自相残杀。此役后,冀南军区授予他“威震敌胆”的英雄称号,这位20岁的年轻军官开始崭露头角。
1940年,百团大战的硝烟未散,冀南军区为打破日军“囚笼政策”,决定组建德石敌工队。石嘉植受命担任队长,这支精干队伍活跃在德州至石家庄铁路沿线,如同钢刀直插敌人心脏。当得知日军准备对冀南根据地实施“铁壁合围“时,他亲自押运情报穿越封锁线,使军区及时转移主力部队。在处理日伪军家属问题上,他创造性地开展“攻心战”,通过发放传单、张贴标语,瓦解敌军士气,其领导的敌工队被日军称为“直渤特区的幽灵“。
1943年3月,因叛徒出卖,石嘉植在景县被捕。日军宪兵队长西泽亲自审讯,刺刀、铁火筷、电刑轮番上阵,但他始终未吐露半点机密。在狱中,他组织难友开展绝食斗争,用砖块在墙上刻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当日军派来汉奸队长劝降时,他怒斥:“我石嘉植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面对美色诱惑,他严词拒绝,却暗中帮助被胁迫的良家女子逃脱魔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石嘉植展现出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当宪兵队长福田举刀逼迫难友就范时,他飞起一脚踢飞军刀,振臂高呼:“同胞们,记住这笔血债!”日军连刺七刀,他仍高昂着头颅,鲜血浸透囚衣,在龙华镇刑场留下最后一声呐喊:“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位25岁的青年,用生命践行了入党时的誓言。
石嘉植牺牲后,冀南军区在《抗敌报》发表长篇悼文,称其“以大智大勇书写了敌工战线的传奇”。2014年,民政部将其列入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与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并列。在富平县烈士陵园,他的半身铜像巍然矗立,每年清明节,少先队员都会在此举行入队仪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