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

合阳县

合阳县百良镇同北村:黄河岸边的红色热土与文明新村

黄河西岸的交通枢纽与历史村落同北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东北16.8公里处,隶属于百良镇,地处黄河西岸沿线,东临黄河,西接同南村,北依韩...
详情介绍

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0-08-03

一 区域介绍:黄河西岸的交通枢纽与历史村落

同北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东北16.8公里处,隶属于百良镇,地处黄河西岸沿线,东临黄河,西接同南村,北依韩城,南靠徐水河,是沿黄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村庄。村域内沟壑纵横,地势西高东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4℃,年降水量553毫米,耕地面积广阔,主产小麦、棉花、烤烟等农作物。得益于沿黄公路的开通,同北村从昔日的闭塞村落逐渐发展为交通便利的现代乡村,村内公交线路可直达百良镇及合阳县城,为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提供了基础条件。

同北村历史悠久,村内及周边分布着商代名相伊尹的出生地尹庄、耕莘处等文化遗址,是黄河文明与农耕文化交融的见证。近年来,随着移民搬迁、生态修复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同北村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向生态宜居新村的转型。

二 红色文化:抗战碉堡与革命精神的传承

同北村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军事防御阵地。村内现存一座抗日战争碉堡,为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八边形工事,通高2.6米,直径3.1米,面向黄河方向设有射击孔和瞭望口,是当年中国守军为抵御日军西渡黄河而建的三座碉堡之一。该碉堡与岔峪村碉堡形成掎角之势,火力互相支援,有效遏制了日军的侵略步伐,现已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碉堡不仅是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结合合阳县烈士陵园(安葬819名烈士)的红色资源,同北村正探索将碉堡遗址融入县域红色旅游线路,通过实物展示、历史讲解等方式,传承革命精神。

三 红色产业:文旅融合与生态经济的探索

同北村依托红色资源和沿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红色文旅与生态经济:

红色旅游开发:以抗日战争碉堡为核心,规划建设红色教育基地,配套解说牌、观景平台等设施,吸引游客开展研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生态农业延伸:借鉴百良镇“稻田蟹共生”模式(如岔峪村项目),同北村计划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绿色种植与养殖,打造兼具经济与教育功能的生态体验园。

文化产品创新:挖掘伊尹文化、黄河渡口历史等元素,开发文创产品,如手绘地图、历史故事绘本,丰富旅游内涵。

四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同北村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领:

组织建设: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一强五好”基层党组织标准,通过“两委”班子届中研判、星级支部创建等措施提升治理效能,并选派村支书参加“头雁工程”培训,强化干部队伍能力。

产业带动: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为平台,推动土地流转和产业整合,借鉴百良镇伏蒙蔬菜、伊尹樱桃等成功案例,探索适合本村的特色农业项目。

清廉村居:落实“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打造“班子清廉、村务清白”的治理环境,并通过廉政文化广场、家风家训墙等形式深化廉洁教育。

五 乡风文明: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同北村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为抓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星级评选:2022年,百良镇开展“爱党爱国星”“孝老爱亲星”等十项文明户评选,同北村积极参与,通过自评、互评、公示等程序,树立文明标杆,引导村民争“星”创优。

环境整治:党员带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垃圾、美化庭院,并借助智慧管控平台实现垃圾清运规范化,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文化浸润:利用废旧物料打造创意文化墙,宣传村规民约和传统美德;组织广场舞队、篮球赛等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从抗日烽火中的军事要塞到新时代的文明新村,同北村的变迁是红色精神与绿色发展交融的缩影。通过党建引领、文化铸魂、产业创新,这里不仅守护了革命历史的记忆,更在黄河岸边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未来,同北村将继续以红色资源为纽带,推动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