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3-04-18
一、区域概况与历史沿革
南堡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南部,行政级别为村,城乡分类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610521103205,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村庄得名于其地理位置——高塘镇南方。历史上,南堡村曾经历多次行政调整:1940年属丰镇乡,1958年成立高塘公社南堡大队,1984年改为高塘镇南堡村委会,2014年并入吉河村后沿用现名至今。村庄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毗邻渭华起义纪念馆、少华山森林公园等景点,是华州区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的重要交汇地。
二、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传承地
南堡村是渭华起义的核心区域之一。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此领导了北方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渭华起义,形成了以高塘镇为中心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成为西北革命的重要历史坐标。村庄通过整合红色资源,打造“一院一碑一馆一旧址一村庄”五位一体的党性教育格局,包括渭华起义纪念馆、革命旧址等,形成“瞻仰先烈、参观学习、党性教育”的红色教育体系。村内还培养“小小讲解员”,编排红色剧目,并通过红色宣讲队传播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三、红色产业:多元融合的致富路径
南堡村以红色文化为引擎,探索“农业+文化+旅游”的产业模式,实现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增长:
生态农家乐:2022年投入72万元建成“南堡印象”生态农家乐,由第三方运营,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5.7万元,并解决12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3910。
非遗产业:发展手工花馍、竹编、刺绣等传统工艺,其中花馍因亮相央视春晚而销量倍增,带动30余名妇女就业;竹艺社依托400亩竹林资源,产品通过渭华起义教育基地销售,年产值显著提升。
现代农业:入股多米手工挂面厂,年分红24万元;联合渭华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周边3000余亩水果种植,通过“保底分红+务工”模式惠及2600余户脱贫户。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30元。
四、红色旅游:文旅融合的活力引擎
南堡村依托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
基础设施:修建红色历史步道、古泉文化广场、桃花溪生态公园等景点,配套休闲步道、木桥栈道,形成古典园林与红色文化融合的景观带。
特色活动:开展红色故事会、电影放映、研学旅游,吸引高校师生和家庭游客,年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
品牌效应:通过“药王洞”手工挂面、红色主题餐厅等特色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推动“红色南堡”成为区域旅游名片。
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南堡村以党建为核心,构建“五红队伍”治理体系:
组织建设:2021年换届后,34岁的吉望担任村支书,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源,带动产业升级。
党员联户:全村710户均设置党员联户服务牌,支委包片、党员联户,实现矛盾调解、困难帮扶“家门口”解决。
五红队伍:红色巡逻队、宣讲队、文艺队等分工协作,维护治安、传播文化、丰富生活,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六、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
南堡村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推进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
环境提升:扩宽道路至6.5米,硬化5.5公里产业路,安装256盏太阳能路灯,建成70%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站,村容焕然一新。
庭院经济:鼓励村民利用门前空地建设小菜园、花园,替代柴草堆,形成“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的双向循环。
文明评选:通过“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村民共建共享共识。
南堡村以红色基因为魂,以党建引领为纲,通过产业融合、文旅创新、生态治理,走出了一条“党旗红、产业兴、旅游旺、环境优”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村庄计划建设田园文化综合体,深化红色旅游内涵,持续擦亮“红色南堡”品牌为革命老区振兴提供鲜活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