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4-05-16
(图片来源:360百科)
刘吉尧(1922-2011),陕西蒲城县人。1922年农历八月初八,刘吉尧出生于蒲城县大孔乡太峪沟村一户贫农家庭。十六岁那年,他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在榆林炮兵营目睹了军官克扣军饷、士兵冻馁交加的黑暗。
1946年秋,胡宗南部队在横山地区遭遇重创,时任炮兵营长的共产党员胡景铎发动起义,刘吉尧毅然扯下青天白日帽徽,成为西北民主联军骑六师的一名战士。在横山起义的硝烟中,刘吉尧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他带领全班战士用土法制造地雷,在羊肠小道上布设“梅花雷阵”,成功阻击国民党整编第一师三天三夜。这段经历让他从普通士兵晋升为侦察排长,更让他深刻认识到“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真理。1947年冬,在瓦子街战役前夕,他化装成货郎深入敌后,用一担红枣换取了敌人防御工事的详细图纸,为主攻部队立下首功。
1949年5月,西安解放的炮声震撼着关中平原,但盘踞在华山的国民党陕西保安第六旅却叫嚣“华山天险,固若金汤”。这支残部在北峰构筑了环形防御工事,将重机枪架设在千尺幢悬崖边,企图凭借“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地理优势负隅顽抗。时任大荔军分区路东纵队侦察参谋的刘吉尧,接到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七日内查明敌情,为大部队进攻开辟通道。
在当地猎户王银生的带领下,刘吉尧发现了东峰天井的秘密通道。6月13日凌晨,他们用竹竿将麻绳系在悬崖古树上,在湿滑的岩壁上匍匐前进。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海时,八勇士已悄然抵达北峰庙后墙。刘吉尧将战士分成三个战斗小组:一组封锁千尺幢,二组控制苍龙岭,三组直捣敌指挥所。随着两颗信号弹划破天际,手榴弹在敌军宿舍炸响,惊醒的敌人还未摸到武器就成了俘虏。这场战斗仅用28分钟就宣告结束,缴获轻机枪12挺、步枪87支,更重要的是,为后续部队打开了通往西峰的咽喉要道。智取华山的胜利,让刘吉尧的名字与华山奇险永存。
1950年9月,他作为西北军区代表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怀仁堂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朱德总司令亲自为他佩戴“全国特等战斗英雄”奖章时,这个在战场上从未退缩的硬汉,眼眶却湿润了。领奖台上,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用浓重的陕北口音说:“这奖章应该挂在华山的松树上,是党给了我们智慧和勇气。”
2011年深秋,89岁的刘吉尧在西安逝世。按照遗愿,他的部分骨灰撒在了华山北峰的苍龙岭。如今,每年清明节,都有青年学生沿着“智取华山路”攀登,在刘吉尧题写的“英雄自古多壮志”石刻前宣誓。蒲城县政府将他的故居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些斑驳的土炕、磨旧的马鞍,无声诉说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