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红色文化网
返回列表 | 当前位置: 红色旅游> 区域介绍>
区域介绍

澄城县

2025-05-20
1001次阅读
来源:
阅读时间:约 8 分钟

澄城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渭北高原东北部,坐标介于东经109°4030″—110°0550″、北纬34°5545″—35°2705″之间。县域南北狭长,东西稍窄,总面积1121平方千米。

从区位来看,澄城县东隔大浴河与合阳县相望,以河为界却又因河相连,在水利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密切。南与大荔县毗连,在农业产业协作、文化旅游推广等领域,双方优势互补,携手发展。西界洛河,与蒲城县、白水县为邻,洛河不仅塑造了独特的地理风貌,还为两岸地区在农业灌溉、水上运输等方面提供便利,促进了区域交流。北与黄龙县接壤,共同守护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在林业发展、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澄城县处在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的最南端,地势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海拔在362-1272米之间,平均海拔684.6米。县境被四条河川切割为“三梁一塬”,地貌特征复杂多样,北部低山、山前冲积扇、丘陵、沟壑、黄土梁塬、黄土台塬等多种地貌单元并存。其中,塬地占全县总面积54.51%,是农业生产和人口聚居的重要区域;沟壑占34.92%,山地占5.76%

在交通方面,澄城县位于西安“两小时经济圈”。西包、西侯、西延、黄韩侯四条铁路穿境而过,货运、客运往来频繁,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京昆、合凤、榆商高速相互连接,高速出口多达5处,高速路网呈“两横一纵五分口”的“工”字型布局。干线公路构建起“五纵四横八通达”的路网结构,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532.6公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澄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优势尽显,成为连接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澄城县留存着众多承载革命历史的红色景点,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岁月。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冯原镇壶体山麓,1994年被确立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8年,彭德怀、贺龙等在此指挥西北野战军发动壶梯山战役,拉开解放大西北的序幕。基地由纪念广场雕塑、教育馆浮雕、战役纪念碑等组成,游客可登山俯瞰当年战场,缅怀先烈。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第六次扩大会议旧址在王庄镇平城村梁氏宗祠。19494月,习仲勋、张宗逊等在此召开会议,部署解放西安、大西北工作并发出动员令。旧址现存大堂、厢房等建筑,总面积561平方米,是回顾重要历史的窗口。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位于古徵街南段,安葬着744名革命烈士。园内不仅有革命烈士纪念塔,还移入明代古建牌楼、钟亭。纪念馆陈列着320多名烈士的照片、英名录及遗物,展现澄合战役、荔北战役等历史,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王超北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位于澄城县庄头镇永内村。王超北1924年投身革命,1925年入党,创建中共中央社会部西安情报处并任处长。他建成7部秘密电台,开辟3条地下交通线,为党中央提供2400多份重要情报。基地的陈列展生动展现其革命一生,是市级党史教育基地,吸引人们前来感受信仰力量,传承红色精神这些红色景点承载着澄城的革命记忆,吸引人们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