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红渭来团队 时间:2024-05-19
蒲城县包森故居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桥陵镇义龙赵家村,是抗日民族英雄包森烈士的出生地及青少年时期居所。这座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的关中典型民居,不仅承载着英雄的成长印记,更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包森,原名赵宝森,1911年诞生于此。他早年投身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经西安事变、延安抗大淬炼,成长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核心缔造者。1939年,包森率部挺进冀东,以奇袭战术开辟兴隆、遵化游击区,更以活捉日本天皇表弟赤本宪兵大佐震慑敌胆。1940年,他率部在盘山白草洼全歼日军骑兵中队,首开冀东整连歼敌纪录;次年指挥果河沿战役,以七个连击溃敌伪军千余人,创下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叶剑英元帅曾赞其为“中国的夏伯阳”,其军事智慧与英勇事迹至今仍被传颂。故居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的三进式院落,原分东西两院,东院为正院,西院为偏院。东院布局严谨,依次为门房、前厢房、厅房、后厢房及上房,现存门房、前厢房及厅房。建筑装饰简洁朴素,门窗雕有木刻花纹,墙壁保留石刻,体现关中民居粗犷与实用并重的特点。西院已毁,现存院落东西宽11.9米,南北长55米,建筑面积286平方米。故居北侧城墙土墩为清代所筑,兼具防御功能,见证着关中地区的历史风云。因年久失修,故居屋面凹陷、墙体倾斜,2019年蒲城县人民政府启动全面修缮工程。工程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修复门房、厢房,重建厅房,并恢复其历史风貌。修缮资金由包森后裔捐赠及企业家赞助,历时半年完工。2019年7月,故居被列为蒲城县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入选陕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其保护范围为围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外延10米。
修缮后的故居被打造为红色教育基地,内部布展以包森生平为主线,通过实物、照片及文献资料,再现其从蒲城学子到冀东抗日名将的传奇历程。展陈重点突出包森在冀东抗战中的军事成就,如活捉日本天皇表弟赤本宪兵大佐、果河沿战役以少胜多等经典战例。故居先后被授予“蒲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及“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称号,成为党政机关、学校及社会团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