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素有“秦地东大门、西北咽喉道”之称。
从经纬度看,潼关县介于东经110°09′32″-110°25′27″、北纬34°23′33″-34°39′01″之间。其东与河南省灵宝市毗邻,是陕西通往河南等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西、西北分别与华阴市、大荔县接壤,与周边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紧密;南与洛南县依秦岭为界,秦岭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潼关县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北与山西省芮城县隔黄河相望,黄河作为重要的水系,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文化,也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
潼关县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22千米,国土总面积526平方千米。境内交通便利,陇海铁路、连霍高速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使其成为贯通陕西东西部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网络布局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潼关县,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不仅是古代军事要地,更是革命火种燃烧的红色热土,留存着众多意义非凡的红色景点。潼关古渡红色记忆馆,占地115平方米,馆内分“民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时期”三个展区。在这里,通过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珍贵史料,生动展现了潼关黄河古渡口在战火纷飞年代的红色故事,作为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时刻激励着人们传承红色基因。潼关县烈士陵园位于城关街道310国道旁,占地85.507亩。园内纪念碑亭、纪念雕塑、英烈墙、烈士墓等设施庄严肃穆。这里安葬着为革命事业捐躯的英烈,2022年12月入选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成为人们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重要场所。桐峪镇上善村的善车口战斗纪念碑意义重大。解放战争时,为策应陕北战场、缓解延安压力,陈谢兵团在此与国民党军队激战。当地群众踊跃支前,如今矗立的纪念碑,铭记着那段军民齐心、浴血奋战的历史。抗战碉堡遗址位于潼关黄河风景区,现存四座碉堡是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其中三号碉堡保存较好,半圆半封闭结构,周围哨眼、机枪口清晰可见,让人仿若置身于当年抵御外敌的紧张战场。这些红色景点,串联起潼关的革命岁月,吸引着人们前来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