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隶属陕西省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北部、黄河西岸,介于东经109°58′33″-110°27′00″、北纬34°59″-35°26″之间,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
其区位独特,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猗县相望,滔滔黄河水见证着秦晋两地的商贸往来与文化交融,如今跨河通道日益完善,进一步拉近了两地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西以大峪河为界,与澄城县相连,大峪河沿岸成为双方交流合作的前沿地带,在农业灌溉、生态保护等方面交流频繁。南与大荔县毗邻,双方在农业产业互补、旅游资源共享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北与黄龙县、韩城市接壤,与黄龙县在生态旅游开发、山区资源保护利用上紧密合作;与韩城市则在产业联动、交通互联互通等方面积极探索,携手共进。
合阳县南北长41.8千米,东西宽约35.6千米。地势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态势,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抬升,海拔高程在342-1543.8米之间。地貌类型丰富多样,依次分布着黄河河谷阶地、黄土台塬(一级、二级、三级)和低中山(包括北部山前洪积裙区)。境内沟壑纵横,大峪河沟、金水沟、徐水沟、太枣沟四条大沟自西北向东南斜穿而过,将全县切割成原沟相间的四块倾斜台塬,素有“一滩二沟七分塬”的说法。
交通方面,合阳县交通便捷,108国道纵贯全境,成为连接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带动了沿线的经济发展。西禹高速途经县域8个乡镇并直通县城,加速了人员、物资的流通速度。西侯铁路由南向北穿过县境,为货物运输、旅客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交通干线相互交织,使合阳与周边地区紧密相连,成为区域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为其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阳县拥有诸多承载厚重历史的红色景点,它们是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印记,记录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合阳县烈士陵园坐落于县城凤凰路中段天合园内,始建于1957年,经改扩建后占地达102亩。这里存放着258名革命烈士档案,安葬着151具自解放战争以来英勇献身的烈士遗骨。园内有“风云亭”“木石牌坊”“钟楼”“烈士纪念亭”等建筑,还有明万历乙酉年间建造的“千金塔”。正中的“革命烈士纪念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陈列着合阳各时期重大战斗简介、88幅烈士遗像,以及120余件烈士生前的武器、奖状、奖章等物品。1994年被渭南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皇甫庄起义旧址位于合阳县西北端的皇甫庄。1946年7月,中共黄龙地委决定在此发动武装起义。皇甫庄地处黄龙山南麓,是国民党五福乡乡公所所在地,党的力量较强。9月8日晚,起义成功举行,击毙合阳县国民政府检查员与五福乡乡长,俘获30余人并缴获全部枪支弹药。此次起义成立了黄南游击队第九支队,摧毁了五福乡政权,是民众拥护共产党领导的有力体现,旧址也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资源。此外,还有灵泉福山抗战旧址、岔峪碉堡和同北村抗日战争碉堡等抗战遗迹,这些碉堡是中国守军为防御侵华日军西渡黄河而建,其火力可覆盖日军渡河点,有力打击和震慑了日军企图,为研究抗战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些红色景点,吸引着人们前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