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3-04-27
(图像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雍济时(1901—1937),陕西华县(今华洲区)人。 1901年5月,雍济时出生于华州上雍家湾村一个耕读之家。少年时期,他在咸林中学前身华县教育会小学接受新式教育,后考入山西省立一中。
1925年夏,24岁的雍济时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与林彪、刘志丹等日后的军界名将同窗共读。在第二次东征陈炯明的战火中,他提前完成从学生到军人的蜕变。北伐战争期间,雍济时随部转战闽浙,在攻克永定、漳州等战役中崭露头角。从排长到连长,从营长到团长,他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在军阀混战的漩涡中稳步晋升。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已任上校团长的他正率部驻守河南信阳,面对民族危亡,这位华州汉子毅然请缨:“愿以热血报效祖国!”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雍济时率部作为先锋开赴上海,在浒浦阵地构筑起钢铁防线。10月25日,日军集中百余架飞机、数千枚炮弹对三十三师阵地实施毁灭性打击。在工事尽毁、血流成河的绝境中,雍济时颈部中弹仍坚持指挥,血染军衣的他高呼:“不要被倭寇吓倒,与阵地共存亡!”当日,他率部七次击退日军装甲部队进攻,用生命践行了军人的誓言。次日凌晨,在撤往安亭途中,这位铁血将军因失血过多溘然长逝,年仅36岁。
1937年11月,雍济时灵柩由专列护送回华州。安葬仪式上,国民政府要员林森、蒋鼎文、于右任等纷纷题赠挽联匾额,千余名各界人士冒雪送行。
文革期间,雍济时陵园遭受严重破坏,墓碑被推倒,遗物遭焚毁。直到1986年清明,华州各界举行隆重修复仪式,500名军民重修墓园,栽植松柏。2023年,区人民检察院启动公益诉讼,督促清理墓区杂草垃圾,协调三方共管机制,让烈士长眠之地重现庄严。
2024年,华州区政府将雍济时烈士墓纳入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划定直径10米核心保护区,安装智能监控系统。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地图”,实现VR全景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