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 当前位置: 红色事件>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智取华山

2025-04-28
1053次阅读
来源: 渭南红色文化网
阅读时间:约 8 分钟

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发布时间:2025-04-28

image

在秦岭东部的巍峨群峰中,华山以“奇险天下第一山”的威名矗立千年。这座承载着道教文化、武侠传奇与自然奇观的名山,在1949年那个初夏的夜晚,因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被永远镌刻进共和国的史册。解放军侦察分队以“智取”“破”“天险”,不仅改写了华阴的历史命运,更谱写了一曲智慧与勇气交织的壮歌,让“华山”二字从此与革命精神紧密相连。

华阴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北依渭水、南望秦岭,自古便是连接中原与西北的咽喉要道。作为长安城的东大门,这里曾见证过秦汉雄师东进中原的铁蹄,也目睹过唐宋戍卫京畿的烽烟。至近代,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华阴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成为国民党军防御解放军西进的重要屏障。

1949年春,解放战争进入最后决战阶段。胡宗南集团在西北战场节节败退,其残部退守秦岭沿线,企图依托华山天险负隅顽抗。当时的华山主峰区驻扎着国民党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狂妄叫嚣:“华山一条路,共军插翅难飞!”他调集重兵构筑防御工事,在千尺幢、百尺峡等险要关隘设置铁丝网、滚木礌石,甚至将北峰庙宇改造成机枪堡垒,妄图将华山变成第二个“凡尔登”。

然而,国民党军忽视了一个关键事实:华山虽以险峻著称,但其地貌特征暗藏玄机。主峰区由五座主峰构成,北峰(云台峰)海拔1614米,虽非最高却扼守要冲,自古为登临其他四峰的咽喉。更重要的是,华山周边散布着72条半悬空洞天,这些隐秘的沟壑峡谷,正是实施迂回穿插的天然通道。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的消息传来,华阴守军陷入混乱。时任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侦察参谋的刘吉尧,在作战会议上提出大胆设想:“既然正面强攻代价太大,何不效仿古人‘暗度陈仓’?”这个提议与上级“智取为主、强攻为辅”的作战方针不谋而合。一支由8名精锐侦察兵组成的突击队迅速组建,队长刘吉尧、副队长孟俊甫,队员包括杨建东、路德才、杨党成、崔朝山、张自发和王银生——其中王银生是当地药农,对华山了如指掌。

6月13日深夜,突击队从两岔口出发。他们选择了一条被当地人称为“阎王砭”“”的险径:从黄甫峪攀上北峰。这条路在明代就已荒废,荆棘丛生、绝壁林立,最近一次被记载是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军使用。突击队借着星月微光,在陡峭的崖壁上手脚并用。王银生用绳索将队员逐个吊下“天井”、“悬崖”,在“老虎口”险段,他们贴着湿滑的岩壁挪动,脚下是深不见底的云雾。

经过12小时生死跋涉,突击队于14日凌晨抵达北峰智取华山纪念亭所在位置。此时,敌军正在碉堡内酣睡。刘吉尧将队员分为三组:一组佯攻吸引火力,二组迂回包抄,三组直捣敌指挥所。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战斗在黎明前打响。突击队利用地形优势,仅用半小时便全歼守敌,俘虏旅参谋长,缴获轻重机枪12挺、步枪80余支。当晨曦染红东峰时,红旗已插上北峰之巅。

70余年来,“智取华山”的故事已超越军事范畴,升华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在华山北峰,矗立着纪念这场战斗的八勇士雕像,他们手持钢枪的雄姿与背后苍龙岭的险峻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每年清明节,当地群众都会举行纪念活动,重走“智取路”成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战斗催生了经典电影《智取华山》。1953年,导演郭维带领摄制组在华山实景拍摄,影片中“八勇士攀绝壁”的镜头,让全球观众领略到华山的雄奇与解放军的英勇。该片获得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成为新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相关内容推荐

善车口战斗

2025-04-16
1047

善车口战斗

2025-04-16
1047

壶梯山战役

2024-08-26
1036

东马战斗

2024-08-10
1054

白水起义

2024-07-19
1049

永丰战役

2024-07-13
1064

皇甫庄起义

2024-05-19
1036

朝邑起义

2023-08-17
1047

渭南县地下交通线

2023-08-12
1063

荔北战役

2023-07-16
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