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 当前位置: 红色资讯> 老兵故事>
老兵故事

寻找渭南传奇人物|抗美援朝老兵赵福林:为祖国而战 是我的光荣

2023-04-28
1001次阅读
来源: 渭南红色文化网
阅读时间:约 8 分钟

每一座伟大的城市,都有一些引领时代的传奇人物,他们,用精神与信念推动城市更好的发展,坚守初心,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热心公益,用正能量温暖人心,他们,勇于负重前行,与时代同步,一城人物皆传奇,碧桂园翡翠传奇与你共同寻找渭南传奇人物。

在刚刚公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渭南标杆”人物公布榜上,华州区瓜坡镇庙前村的赵福林老人荣获《退役军人类》个人标杆。今天的传奇人物,我们去认识下这位上过朝鲜战场的老英雄,一起听听他的红色故事。

在瓜坡镇庙前村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赵福林老人。当得知记者来意时,老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竟跟记者说起了朝鲜话。

退役老兵 赵福林:“这是问老百姓借啥东西,还会说朝鲜话。你现在还会说不会?会。那你说两句。我说两句,我说na你知道不?不知道,na就是链 duogei就是斧头,朝鲜人把油叫gelimu,你懂得不?凉水叫mu,这两你分不清就不行。嫂子azimani,amani就是叫婶婶, 就差辈了。”

这些朝鲜语是赵福林老人在抗美援朝时期学到的,虽然已经过去63年,他仍然记得。赵福林是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属原华县独立营,入伍没几天,他便跟随华北部队赴朝参战。在战场上,他先后四次荣获军功章,两次荣获荣誉证书,一次荣获三等功嘉奖。

退役老兵 赵福林:“头一天走了一晚上,过了鸭绿江又走了一晚上,四架飞机掩护着呢。第二天飞机就来打,部队三个团来了八架飞机,整个三个团炸散了,飞机一来我们就不走路了。后来部队就走了一月零三天才赶上正式部队 。”

1951年赵福林随部队刚刚到达朝鲜战场时,同行的战友被分配到各个兵种,而他被分配到了担架营,虽然不直接参与战争,但他们这群担架兵既要在枪林弹雨里注意保护自己不受伤,还要保护所抬伤员不再受伤,更要快速转移伤员。

退役老兵 赵福林:“都是晚上走,白天不能走,每天晚上走,一处送到后防医院是80里路,一晚上(来回)就是160里路,送了一个多月伤员,没有伤员了啥活都干,挖地道,打防空洞,哪里活紧就往哪走。”

看着眼前这位勤勤恳恳、语言朴实的老军人,使记者不由自主想起了八个字,那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退伍后,赵福林退伍不褪色,回到家乡,积极投身到村里的建设当中,修水库、建大坝,各种累活重活他都是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继续发扬着部队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传统。

华州区瓜坡镇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站 工作人员 贾忠庆:“老人在部队上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老人回到村以后,能够把部队上的优良作风和铁的严明纪律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退役老兵 赵福林:“我这一辈子能(为国家)上朝鲜的战场,是我(一生)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