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地址

战役地址

渭华起义旧址—高塘小学


高塘小学位于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南堡村田村组,是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1927年7月,中共华县县委在这里成立,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详情介绍

来源:智红渭来团队 时间:2023-08-12

高塘小学位于渭南市华州区高塘镇南堡村田村组,是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1927年7月,中共华县县委在这里成立,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后,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司令部驻扎在这里。刘志丹、唐澍、王泰吉等主要负责人在此运筹帷幄,指挥部队宣传党的纲领,深入开展打土豪、分浮财的革命斗争,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清雍正年间,当地乡民在此修建玄君庙,后改为高塘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改作高塘小学。高塘小学占地面积大约8442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建筑,自南向北沿着中轴线依次为前门、山门、前厅和后厅、东厢房和西厢房等。20世纪20年代,共产党员李维俊任高塘小学校长,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党团组织。高塘小学为研究古建筑形制和渭华起义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1957年5月31日,高塘小学作为“渭华起义旧址”的一部分,被列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30日,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目前,高塘小学内有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司令部旧址,唐澍、刘志丹、王泰吉、廉益民等领导人旧居,军委扩大会议旧址,中共华县县委旧址,烈士殉难井,巨幅砖铺字标语,徐向前、习仲勋、汪锋、高克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碑刻。特别是指挥部院内完整保存着1927年11月共产党员陈述善、李维俊、马文宪等带领高塘小学和谷堆小学两校进步师生,用青砖、鹅卵石铺砌而成,后经刘志丹等完善的革命口号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这条标语被誉为“镶嵌在渭华大地上的特殊标语”,全国罕见,属国家一级革命类文物。
进入渭华起义纪念馆大门,馆内条石为阶,青砖铺道,阶旁青竹翠柏,花草相映,路边雪松成行,冬青环绕,习仲勋、高克林题字的石碑矗立其间。沿阶而上,是原玄君庙的山门,山门西侧是工农革命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两棵千年古槐,虬枝盘旋,形如伞盖,身裂而木不朽,枝枯而叶不败,它象征着渭华起义精神永垂不朽。穿过山门,步入一四合院建筑,东为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澎旧居,西为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参谋长王泰吉旧居。天井空间是由鹅卵石作底,用砖拼砌的长19.1米、宽2.1米的铺路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这铺路标语是共产党员陈述善、李维俊于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11月,组织高塘小学、谷堆小学学生召开李大钊烈士追悼大会时,铺砌而成。其余旧址房间,共设4个展室,分别陈列着大量图片、资料和革命文物,系统介绍了渭华起义的武装斗争历程,再现了革命英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再往后走,是工农革命军司令部旧址,其东边一间为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旧居,西边一间为工农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廉益民旧居。中间是渭华起义死难烈士简介。

image

渭华起义纪念馆建馆10多年来,先后共接待各地干部、工人、农民、学生、解放军战士及国内外专家学者50多万人次。其中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汪锋,原中顾委委员王世秦、常黎夫,原全国政协常委钟师统等先后来参观、指导。现已被省、市、县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出渭华起义纪念馆,南跨石拱桥,踏阶而上,便是渭华起义烈士陵园。园中的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高19.28米,下设五级台阶,象征着起义时间为1928年5月。塔的正面镌刻着邓小平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塔的背面刻着省委、省政府为纪念渭华起义撰写的碑文。纪念塔共9层,可由地下室沿楼梯盘旋而上,登至塔顶,极目眺望,巍巍秦岭大山、莽莽渭华平原之千里风云尽收眼底。塔前是一组英雄雕像。徐向前同志所题“为革命牺牲精神永存”的墨玉石刻屹立广场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