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4-07-22
一、区域概况与历史沿革
刘家卓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雷牙镇,行政代码610527109221,城乡分类为村庄,是白水县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村域历史悠久,1932年9月白水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此成立,奠定了其红色基因。行政沿革上,该村1958年属北井头公社刘家卓大队,2014年并入雷牙镇并沿用现名。村庄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毗邻仓颉庙景区、少华山等景点,同时以红色历史与现代农业为特色,成为白水县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二、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刘家卓村是白水县红色革命的摇篮。1932年,中国共产党在此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党支部,开启了西北地区革命斗争的新篇章。近年来,村党支部深挖红色资源,通过查阅60余份党史资料、走访8名革命后代、收集党旗、情报箱等8件历史遗物,复原了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并建成纪念馆,成为党员教育的核心阵地。纪念馆内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红色故事宣讲等,累计接待280余个党组织、3500余人次,成为全县红色研学的重要基地。此外,村内还打造了“党史路”,通过文化墙绘展示红色历史与乡村振兴成果,将革命精神融入村民日常生活6。
三、红色产业:多元融合激发经济活力
刘家卓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构建“红色+绿色”融合模式:
现代农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苹果、樱桃、香酥梨等特色种植216亩,带动65户村民年增收19万元土地流转金。村集体升级改造9座钢构大棚,种植铁皮西红柿(草莓西红柿),年产量2万余斤,预计为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村企联建:与旭峥农业公司合作,推动苹果产业规模化,带动46名村民务工年收入138万元,并建设菜籽油加工厂,预计年收益8万元。
电商赋能:利用“党支部+电商直播”模式,推广铁皮西红柿、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打造精品包装,拓宽线上销售渠道,解决滞销难题。
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升。
四、红色旅游: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动能
刘家卓村以红色资源为核心,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
红色研学:依托党支部纪念馆和党史路,推出“红色故事会”“入党宣誓仪式”等研学活动,年均吸引游客超3500人次。
生态观光: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开放樱桃、西红柿采摘体验,形成“红色教育+休闲采摘”的旅游线路。
文化景观:与高校合作绘制橙红色调文化墙,融入“五大振兴”元素,美化村容的同时传播文明新风,成为游客打卡热点。
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村党支部以“堡垒红、治理蓝、产业绿”三色党建品牌为抓手,构建高效治理体系:
堡垒红:通过党员分类积分管理(A-E五类),激发党员活力。开展“党员示范岗”“责任区”活动,组织人居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320余人次,解决纠纷12起。
治理蓝:建立“四级网格”体系(支部书记—包片支委—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覆盖全村710户,实现矛盾化解、疫情防控等“家门口”服务,问题办结率达92%。
产业绿:通过村企联建、土地流转,推动三产融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六、乡风文明:生态与人文双提升
刘家卓村以环境整治和文明创建为抓手,推动乡风焕新:
环境治理:拓宽硬化道路800余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60盏,改造卫生厕所72户,修建排水渠2700米,村容整洁度显著提升。
庭院经济: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花卉、蔬菜,替代杂物堆放,形成“美丽庭院”示范户,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文明新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倡导红白喜事简办,修订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刘家卓村以红色基因为根、党建引领为魂,通过“三色”融合、产业创新、文旅联动,实现了从“后进村”到“五星级党组织”的蜕变,先后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宜居村”“市级文明村”等称号。未来,村庄计划深化红色研学与休闲农业的融合,打造“红色+绿色”全域旅游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刘家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