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

白水县

白水县史官镇武庄村: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古韵新篇”

武庄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地处县城东北35公里处,行政代码为610527106205,属村庄类聚落,户籍人口以高、杨两姓为主。村落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代...
详情介绍

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4-07-23

一、区域概况:传统村落的自然与人文底色

武庄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地处县城东北35公里处,行政代码为610527106205,属村庄类聚落,户籍人口以高、杨两姓为主。村落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代,原名“冯家堡”,清代因姓氏变迁更名武庄村,2022年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庄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毗邻仓颉庙景区、少华山、白水林皋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特色物产包括白水苹果、豆腐、杜康酒等,兼具农耕文明与民俗文化底蕴。村落传统民居以黄土窑洞为主,现存古建筑传承300余年,近年通过“绣花功夫”保护修缮,保留了原生态的村庄肌理与乡土特色。

二、红色文化:革命历史的鲜活见证

武庄村是西北野战军的重要历史坐标。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总部迁驻于此,彭德怀、刘范等将领在此指挥了瓦子街、洛白、永丰等战役,为解放大西北作出卓越贡献。村内完整保留着当年司令部窑洞院落、通信班旧址等遗迹,并通过口述史记录(如老党员冯张海的回忆)还原军民互助场景:60余名村民参与担架队,部队帮助群众拉粪、担水,形成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NR8AVjViQ1FBeE5Ua3pNamcyTkRZdzh1OW4wS3FIRmchIQUAcXVuZ3o!.jpeg

红色文化保护举措:

遗址修缮:2025年启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预算455.61万元,重点修复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窑洞、建设红色文化墙及宣传设施。

精神传承: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结合展陈、宣讲等形式,将红色故事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NR8AVjViQ1FBeE5Ua3pNamcyTkRZdjh1OW5EMFdIRmchIQUAcXVuZ3o!.jpeg

三、红色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激活经济

1. 红色旅游开发

武庄村以“红色+古村”双核驱动,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区”,推出红色研学路线,串联指挥部旧址、黄土窑洞民居、战役遗址等节点。2023年村企联建模式引入振华农业等企业,探索“党建+产业”融合路径,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共享提升集体经济抗风险能力。

2. 绿色经济延伸

结合红色旅游,发展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

户厕改造与环境整治:通过“党建+改厕”模式实现户厕改造率100%,改善卫生条件的同时提升村庄宜居度,为文旅发展奠定基础。

农旅融合项目:依托苹果种植、菌类养殖等产业,开发采摘体验、农家乐等业态,形成“红色教育+生态观光”复合型旅游产品。

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

史官镇党委以“头雁领航”工程为抓手,推动武庄村党组织建设:

组织力提升:选拔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强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开展“村村竞赛”激发干事活力。

红色服务队:由党员牵头成立服务队,负责改厕质量监督、环境维护及村民技能培训,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创新实践:

村企联建:联合7个村党组织与振华农业成立产业联盟,通过“三定”就业模式(定岗、定训、定销)解决村民就业与企业用工难题。

五、乡风文明: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

武庄村注重文化传承与乡风提升:

古建保护: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窑洞,保留砖雕、夯土墙等传统工艺,避免大拆大建。

NR8AVjViQ1FBeE5Ua3pNamcyTkRZKjh1OW4xKmNURmchIQUAcXVuZ3o!.jpeg

文明培育: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卫生知识培训,通过红色阵地宣传移风易俗,增强村民参与治理的主动性。

成效亮点:2023年被评为“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人居环境与村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武庄村以红色基因铸魂、以党建引领聚力、以产业融合赋能,探索出一条“历史保护+文旅振兴+生态宜居”的发展路径。未来,随着红色美丽村庄项目的落地与村企联建的深化,这座传统村落将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更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