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3-07-08
一、区域介绍:千年古村的生态与历史交融
鲁坡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行政代码为610523103226,地处黄河、洛河、渭河三河交汇地带,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村庄历史悠久,据传唐代名将程咬金曾在此驻军,村名由此演变而来,至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村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耕地以旱地为主,曾是盐碱化严重的贫困村,但通过排碱渠治理和现代农业技术,成功转型为冬枣、樱桃等特色农业示范区,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1万元。
鲁坡村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毗邻丰图义仓(天下第一仓)、同州湖风景区等景点,并依托冬枣小镇的品牌优势,成为大荔县冬枣产业的重要基地,产品远销全国。
二、红色文化:革命火种的传承与弘扬
鲁坡村是朝邑地区革命历史的重要承载地,其核心红色资源为中共平朝工委纪念馆。该馆建于2018年,占地440平方米,依托原平朝起义领导人韩增友的故居和秘密联络点(老油坊、肉架子)改建而成,陈列革命文物85件,包括荔北战役、朝邑起义的历史图片、实物及彭德怀嘉奖电文等,系统展示了中共朝邑地方组织在革命时期的斗争历程。
村内还涌现出多位革命先驱,如李子谦(朝邑革命第一人),他于1927年领导农民运动,组建“哀鸿剧社”宣传革命思想,并在解放战争期间策应荔北战役,推动朝邑起义,被彭德怀誉为“地方工作与统战配合的典范”。此外,村内还保存有马勤动烈士的感人事迹,其父马吉甫“以子报国为荣”的家国情怀,成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
三、红色产业:农文旅融合的振兴路径
鲁坡村以红色精神赋能现代农业,构建“红绿交融”的产业体系:
特色农业提质:依托冬枣、樱桃等主导产业,采用温棚错季技术,亩产值超2万元,年产值达千万元,并通过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销往全国。
红色研学经济:以平朝工委纪念馆为核心,开发“重走起义路”研学课程,结合情景剧演出、军事拓展活动,年接待党政机关、学校团队超5000人次。
文旅融合延伸:整合丰图义仓、冬枣采摘园等资源,推出“红色记忆+生态观光”复合型旅游产品,策划“冬枣文化节”“非遗工坊体验”等活动,形成“红色+农业+非遗”联动效应。
四、红色旅游:沉浸体验与生态联动
鲁坡村以红色遗址为核心,打造全域旅游格局:
核心景点:平朝工委纪念馆、李子谦革命事迹展陈、朝邑起义纪念碑,配套红色文化广场与廉政教育展厅,形成“决策之光”主题游览线路。
生态联动:结合千亩冬枣园、黄河湿地景观,推出“春赏花、夏采果、秋研学”四季主题活动,吸引摄影爱好者与亲子家庭。
文化活化:设计“起义剧本杀”和情景剧演出,游客可身着军装参与战略推演,增强互动体验。
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鲁坡村深化“党建+”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与治理效能双提升:
组织强基:构建“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体系,划分党员责任区,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2023年解决民生问题46件。
产业联建: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联合龙头企业成立“党建联合体”,推动冬枣冷链物流与深加工,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2万元。
民生议事:创新“蜂巢式民主议事”机制,通过“院坝夜话”收集村民诉求,完成巷道硬化、灌溉设施升级等工程,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
六、乡风文明:传统美德与现代治理的共振
鲁坡村以文化浸润推动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村规民约,丧事费用从万元缩减至3000元;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弘扬孝道文化。
环境提升:推行“网格化+”管理,清理“三堆六乱”,评选“美丽庭院”20户,配套法治广场、小微游园,获评“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文化惠民: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大礼堂,展示农耕器具3000余件;组建广场舞队、秦腔自乐班,开展“文明餐桌”“秸秆禁烧”宣传,焕发乡村活力。
鲁坡村以红色基因铸魂,以绿色发展筑基,书写了从“盐碱荒滩”到“冬枣之乡”的振兴传奇。未来,这座承载千年历史与革命记忆的关中村落,将继续深化“红绿融合”路径,让文化遗产与现代农业共舞,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澎湃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