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4-07-14
一、区域概况:黄河岸边的历史地标
凤凰台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东南部,毗邻司马迁祠景区,北依梁山,东望黄河,是韩城黄河渡口的核心区域。这里地理位置特殊,河面宽阔、水流平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的重要历史见证地。依托108国道的交通优势,凤凰台成为连接关中与晋南的枢纽,周边分布着范家庄、东英村等红色文化村落,形成以红色教育与生态旅游为核心的文化生态圈。近年来,芝川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如司马迁大道、汉唐南路等)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凤凰台从历史渡口向现代化文旅综合体转型。
二、红色文化:八路军东渡的永恒丰碑
凤凰台最鲜明的文化符号是“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这座高12米、宽12米的纪念碑由三个竖向碑体和八个船形基座组成,寓意八路军三大主力师(115师、120师、129师)东渡黄河和八年抗战的艰辛历程。碑体上的红军八角帽雕塑,象征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历史转折,横碑上萧克将军题写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14个大字,凝聚着民族抗争的磅礴力量。
1937年8月至10月,八路军总部及三大主力师约4万余人从凤凰台渡口分批东渡,奔赴华北抗日前线。朱德、任弼时、邓小平等领导人曾在此驻留,军民间“铺门板搭船桥”“送粮草制鞋袜”的感人故事,至今仍在当地传颂。纪念碑旁的纪念馆通过老照片、革命文物和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这段峥嵘岁月,年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红色产业与旅游: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凤凰台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构建“红绿交融”的产业体系:
红色研学与生态旅游:整合八路军东渡旧址、范家庄党支部(韩城首个党支部)等资源,开发“重走东渡路”研学线路,串联东英村廉政教育基地、党家村古民居,形成“红色教育+民俗体验”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现代农业与培训经济:依托韩合农业公园、神农葡萄庄园等,打造黄河金三角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吸引科研机构与游客参与农业技术实践,延伸红色产业链条。
节庆活动活化历史:每年举办“吹响集结号,重走东渡路”主题活动,通过合唱、情景再现等方式,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2018年活动吸引全市干部群众方队参与,社会反响热烈。
四、党建引领:红色引擎驱动基层治理
芝川镇以党建“留心护根”工程为抓手,将凤凰台打造成基层治理的红色标杆:
红色教育铸魂:依托范家庄党支部旧址和东渡纪念园,累计接待300余批次、2.5万余人次开展党性教育,强化党员干部“为民初心”。
网格化服务提效:整合党建、综治、民生服务网格,建立“党员先锋队”和“应急突击队”,2020年以来处理突发事件60余次,解决群众诉求110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集体经济赋能: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群众”模式,发展樱桃种植、林下养殖等产业,郝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8万元,带动村民增收。
五、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绘就和谐画卷
凤凰台所在的芝川镇以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移风易俗示范引领:富村作为示范点,制定“红八条、白八条”制度,建设400平方米村民活动中心,统一婚丧宴席标准,单次活动为村民节省1.2万—1.5万元,有效遏制攀比之风。
文化浸润生活: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设立道德讲堂,通过非遗剪纸、女子锣鼓队等民俗活动传承文化,提升村民精神风貌59。
人居环境蝶变:硬化道路14.2公里、改造卫生厕所1923户,将“臭水坑”涝池变为生态景观湖,获评省级卫生村,实现生态与文明的“双提升”。
结语:红色血脉滋养时代新篇
从八路军东渡的烽火岁月到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凤凰台以红色基因铸魂、党建引领聚力、文旅融合赋能,在黄河岸畔书写了“红绿交融”的振兴答卷。未来,随着红色旅游的深化与数字农业的拓展,这座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千年古渡,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