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红色文化网

韩城市

韩城市

韩城市芝阳镇西蕃地村:红色烽火映照下的振兴之路

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村落西蕃地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芝阳镇西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过渡地带,东接赵峰村,西邻高家坡村,是芝阳镇24个行政村之...
详情介绍

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4-07-16

一、区域概况: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村落

西蕃地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芝阳镇西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过渡地带,东接赵峰村,西邻高家坡村,是芝阳镇24个行政村之一。村庄以丘陵沟壑地貌为主,耕地面积约2000亩,传统农业以小麦、玉米、花椒、苹果种植为主,其中“韩城大红袍花椒”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近年来,村内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与生态优势,逐步探索“红绿融合”发展路径,成为韩城西南原上的特色村落。

二、红色文化:革命热土上的英雄史诗

西蕃地村是韩城革命史上的重要地标,承载着1936年“西蕃地事变”的悲壮记忆:

高家坡暴动与西蕃地突围:1936年2月,韩城游击队在高家坡发动武装暴动,捣毁国民党保甲组织,收缴枪支48支。2月29日,游击队在孙家碾子村会合后转移至西蕃地村宿营,次日拂晓遭县保卫团突袭。战斗中,共产党员王作栋三次冲杀掩护队员撤离,最终自戕就义;16名游击队员被俘后惨遭杀害,其中包括严光裕、冯成田等烈士。这一事件被称为“西蕃地事变”,成为韩城革命史的重要转折点。

红色遗址保护与教育:村内现存西蕃地突围战斗遗址,包括游击队员宿营的窑洞、作战农具陈列馆等。2024年,西安理工大学实践队曾到此调研,通过文献资料、马刀、土枪等实物,还原革命场景,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000人次。

三、红色产业与旅游:从“革命记忆”到“发展动能”

西蕃地村以红色资源为核心,推动产业多元发展:

红色研学与生态旅游:依托“西蕃地事变旧址—高家坡暴动遗址—八路军东渡黄河纪念园”线路,开发沉浸式研学项目,游客可体验门板铺路、模拟战斗等场景,感受军民鱼水情。2025年,村内计划整合芝阳镇花椒产业园,推出“红色教育+农事体验”复合型旅游产品。

13108480351602971.png

花椒产业升级:作为芝阳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花椒)”的核心区域,西蕃地村种植花椒1500余亩,亩产值超万元。2024年引入“合作社+电商”模式,推出花椒芽菜、花椒啤酒等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非遗与红色文创:结合韩城行鼓、剪纸等非遗技艺,开发红色主题文创产品,如“西蕃地突围”木版年画、烈士事迹绘本,成为旅游纪念新亮点。

四、党建引领:红色基因赋能基层治理

西蕃地村以党建为抓手,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网格化服务:推行“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管理模式,党员带头参与防汛抢险、环境整治。2021年汛期,党员突击队成功转移群众30户,实现“零伤亡”。

红色教育铸魂:定期在革命遗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学习王作栋等烈士事迹,强化初心使命。2024年累计接待党性教育团队200余批次。

347169907736950068.png

集体经济壮大: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林下养殖(如花椒鸡)、光伏发电等项目,村集体年收入达20万元,带动脱贫户人均增收3000元。

五、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润泽和美乡村

西蕃地村以文化浸润推动文明新风:

红白事改革:参照芝阳镇“红八条、白八条”制度,制定《西蕃地村红白事简办细则》,规定宴席天数(白事不超过5天)、礼金上限(200元),单次活动节省费用3000-5000元,遏制攀比之风。

非遗活化与文明评选:成立女子锣鼓队,在节庆活动中展演;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评选,通过道德讲堂传播孝老爱亲理念,化解邻里矛盾20余起。

人居环境蝶变:硬化道路8公里,改造卫生厕所300户,将废弃涝池改建为生态景观湖,获评韩城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从硝烟弥漫的革命战场到生机勃勃的现代村落,西蕃地村以红色文化铸魂、党建引领聚力、产业融合赋能,在黄土高原上书写了“红绿交融”的振兴答卷。未来,随着红色研学线路的深化与花椒产业链的延伸,这座英雄村庄将继续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