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

澄城县

澄城县王庄镇平城村: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的交响乐章

历史与生态交融的关中村落平城村位于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东北部,是王庄镇联谊村合并的四个自然村之一(含平城、店头、平定、梁家岨村),地处关中平...
详情介绍

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时间:2024-08-09

一、区域介绍:历史与生态交融的关中村落

平城村位于陕西省澄城县王庄镇东北部,是王庄镇联谊村合并的四个自然村之一(含平城、店头、平定、梁家岨村),地处关中平原与黄土台塬过渡带,北接延安市黄龙县,南邻洛河湿地,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村庄海拔约960—1100米,土地肥沃,是苹果种植的黄金优生区,村内建有“千亩苹果园”,主栽品种富士、秦冠曾获中国后稷优质水果金奖,年产值超百万元。交通便利,每日往返王庄镇的公交最早5:30发车,最晚21:54收班,串联起澄城县与渭南市区的经济动脉。

二、红色文化:革命历史的鲜活见证

平城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略决策地。1949年4月,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在村内梁氏宗祠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作出了“解放西安,解放大西北”的战略部署,成为西北解放进程的里程碑事件。会议旧址原为梁氏宗祠,因年久失修,窑背墙曾坍塌,后经澄城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推动修缮保护,并设立保护标志,现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党员群众学习教育4万余人次。村内还保留有革命时期部队使用过的老物件及会议场景复原展陈,通过微电影《平城之寻》等媒介,生动再现红色记忆。

三、红色产业:农文旅融合的振兴实践

平城村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构建“红绿交融”的产业体系:

红色教育培训:依托第一野战军会议旧址,开发“重走解放路”研学课程,配套建设红色长廊、模拟战场和电子动画回廊,吸引党政机关、学校团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特色农业赋能:融入赵庄镇“万亩苹果基地”规划,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苹果高接换优2000亩,发展冷链物流与电商销售,年助农增收30万元。

文旅延伸:结合刘家洼东周遗址、秦汉宫遗址等资源,打造“红色+古韵”旅游环线,推出苹果采摘、非遗体验等复合型产品,2025年计划建设第一野战军纪念馆和游客服务中心,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四、红色旅游:沉浸式体验与生态联动

平城村以红色遗址为核心,形成“一核多点”旅游格局:

核心景点:第一野战军会议旧址、西北野战军纪念碑、“军爱民、民拥军”展厅,配套红色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及研学基地,形成“解放之路”主题游览线路。

生态联动:整合千亩苹果园与洛河湿地景观,策划“春赏花、秋摘果”四季主题活动,吸引摄影爱好者与研学团队。

文化活化:复原“解放大西北”情景剧演出,设计“战略推演”实景剧本杀,增强游客参与感。

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平城村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四级网格+一线工作法”治理模式:

组织强基:构建“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体系,设立106个党员示范岗、40片党员责任区,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2023年解决民生问题46件。

民生议事:推行“一线党委会”工作法,将党委会开在田间地头,现场解决口袋公园建设、土地纠纷等难题,累计为民办实事970余件9。

产业联建:与海亮明康汇果业等企业成立“党建联合体”,推动苹果深加工与电商销售,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2万元。

921807711295912333.png

六、乡风文明:传统美德与现代治理的交响

平城村以移风易俗为抓手,塑造文明新风尚:

环境提升:推行“网格化+”管理,清理“三堆六乱”,评选“美丽庭院”20户,配套建设法治广场、小微游园,垃圾处理率达100%。

文化浸润: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村规民约,丧事费用从万元缩减至3000元;开展“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弘扬孝道文化。

志愿实践:组建广场舞队、老年活动队(如“善阳队”),举办篮球赛、棋牌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移风易俗”宣讲,用“大白话”传递文明理念110。

平城村以红色基因铸魂,以绿色发展筑基,书写了从“革命烽火”到“产业兴旺”的振兴传奇。未来,这座承载历史荣光的关中村落,将继续深挖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平城”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澎湃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