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 当前位置: 红色事件>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荔北战役

2023-07-16
1071次阅读
来源: 渭南红色文化网
阅读时间:约 8 分钟

来源:渭南红色文化网 发布时间:2023-07-16

634db02928b7e879d3e0d4381be1fe9

1948年10月5日至18日,西北野战军在陕西省大荔县以北地区发起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攻战役。这场被后世称为“荔北战役”的军事行动,以歼灭国民党军2.5万余人、创造平原作战经典战例的辉煌战绩,成为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西北战场的关键转折点。战役不仅粉碎了胡宗南集团苦心构建的“机动防御”体系,更以战术创新与战略协同的完美结合,为解放西安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原野战军解放郑州、华北军区发起太原战役,全国战场形成联动之势。在此背景下,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于9月12日至23日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配合全国秋季攻势,寻机歼灭渭北国民党军”的作战方针。这一决策直指胡宗南集团的核心部署——其以第17、38、36军驻守大荔北境,构建起纵深30公里、正面20公里的立体防御工事,企图阻止解放军南下潼关或西进关中平原。

胡宗南的防御体系呈现“三重布局”:前沿据点依托永丰镇、韦庄镇等村镇构建支撑点,主力部队配置于洛河东岸,预备队驻守大荔县城形成纵深防御。这种部署既可依托地形阻击进攻,又能通过铁路、公路网快速机动兵力。然而,西北野战军指挥层洞察到其致命弱点——部队分散部署于澄城、合阳、蒲城等多地,存在被各个击破的风险。西北野战军集结第1、2、3、4、6纵队共6万余人,形成五倍于敌的局部优势。彭德怀制定“突击分割,各个围歼”战术:以第一纵队穿插敌防线纵深,第三、四、六纵队实施外围包围,第二纵队负责阻援并切断退路。这一部署既体现“集中优势兵力”的军事原则,又针对平原作战特点设计出“分割包围、穿插迂回”的创新战法。

10月6日拂晓,西北野战军发起全线进攻。第一纵队如尖刀般插入寺前、西观之间,将第17军防线撕开缺口。第三、四、六纵队趁势展开围歼,至当日11时,第17军第48师大部被歼,军部被迫向西南突围。次日,第二纵队在业善、韦庄一线完成对第38军的合围,至15时攻占坞泥村、唐家堡等据点,歼敌一个团。永丰镇守军一个团在第四纵队攻击下全军覆没,第六纵队乘胜逼近大荔城郊。11日,胡宗南调集第65、第1军等部发起反扑。12日拂晓,西北野战军对进至汉村、李家坡的第65军发起反击。这场战斗中,第二纵队遭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敌军以6辆坦克为先导,8架强击机提供空中支援。在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第三五九旅集中炮火轰击坦克薄弱部位,击毁2辆坦克,击落3架飞机。独四旅在土围子攻坚战中,以迫击炮抵近射击摧毁敌军地堡,创造了“步炮协同攻坚”的经典战例。12日晚,胡宗南投入7个师增援,战场形势逆转。西北野战军前委果断决定停止攻击,向韩城、石堡地区转移。此次撤离并非败退,而是基于“歼敌有生力量”的核心目标:战役期间,胡宗南5个机动师中4个遭重创,其抽兵东援中原的计划彻底破产。西北野战军以伤亡9000余人的代价,换取敌军2.5万人被歼、1100人起义的战果,战损比达1:2.8,充分体现“以歼灭战消耗敌人”的战略思想。

今日,当我们回望这场发生在关中平原的经典战役,其军事智慧与精神力量依然熠熠生辉。荔北战役不仅是一场战术胜利,更是一部用鲜血和勇气谱写的战略教科书,它昭示着:得民心者得天下,善战者胜于未战。这场战役的胜利,加速了西北解放的进程,更在解放战争的历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关内容推荐

智取华山

2025-04-28
1053

智取华山

2025-04-28
1053

善车口战斗

2025-04-16
1047

壶梯山战役

2024-08-26
1036

东马战斗

2024-08-10
1054

白水起义

2024-07-19
1049

永丰战役

2024-07-13
1064

皇甫庄起义

2024-05-19
1036

朝邑起义

2023-08-17
1047

渭南县地下交通线

2023-08-12
1063